當後搖滾音樂與詩共同演繹!《2024後謠景像詩》

後搖滾 (Post-Rock)是一種少有人聲,以樂器的演奏和氛圍營造為主軸,透過層層疊加的音牆,時而輕柔時而猛烈、混沌的狀態,讓人進入深層的意識狀態,只有聲線與意識的空間。相較於一般傳統所熟知的搖滾音樂,人聲和不時地吉他 Solo 等不再是最主要的角色,全都是沒有特定規律分散於整首曲目;歌曲長度上也如一些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有著十分鐘,甚至二十、三十分長度的曲目,這是在一般傳統搖滾或金屬音樂中都少有的長度;樂曲表現上也有著氛圍音樂、實驗音樂、電子音樂、爵士樂甚至金屬樂等曲風元素融合其中。就如同電影般,一幕幕的影像隨著音樂的流動,在腦海中不間斷地切換。

歐美後搖滾樂團中最為大家熟知的莫過於 Mogwi、Explosions in the Sky、This Will Destroy You、Hammock、Sigur Rós、God Is an Astronaut...等等;在亞洲地區台灣及中國兩地的後搖樂團也是為數不少,今次就以將出席《2024 後謠景像詩 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的樂團作為介紹。

《大象席地而坐》配樂 - 花倫樂隊 Hualun

來自中國的後搖樂團「花倫樂隊 Hualun」,他們將自我定位為「一支具有偉大業餘感的搖滾樂隊」,「業餘感是一種狀態—保持原始衝動、不刻意雕飾,讓創作的動機自然發生。」,在他們的樂曲中,跟著樂器平緩的聲線,雖平緩仍可以感受到那很微小,卻又可以觸及心底深層的情感,緩慢而深遠。

《2024後謠景像詩》:曾操刀《大象席地而坐》電影配樂入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成為金馬史上唯一以樂團本身入圍的作品。如同電影中伴隨著一句「我不想跟你去任何地方」,奏響的正是花倫樂隊所譜下的主題曲〈大象〉,將一代青年人們的吶喊,用吉他器樂演奏與和聲,發送到遙遠的彼端。那裡,像是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

甜梅號

甜梅號從2001年專輯《是不是少了什麼》開始,開頭曲 No More Soundtrack 一瞬間開頭裡混亂的、吵雜的、堆疊的思緒與情緒都在那剎那傾洩而出,隨著情緒釋放,隨即進入激勵而舒緩的情緒。甜梅號總是在躁動過後,又自我探尋得到了救贖。在這過程中甜梅號也歷經了團員的更迭,從暫時團名「四分之三搖籃曲」到更名「微光群島 Shimmering Islands」,至最後大家因理念與步調不同而結束。吉他手「昆蟲白」也曾擔任「絲襪小姐」和「Frandé(法蘭黛樂團)」吉他手。

舞台上他們也被稱為台灣最害羞的樂團,演出時沒有過多的肢體動作,僅有專心全神貫注於樂器的演奏。

《2024後謠景像詩》:昆蟲白 insecteens 為台灣指標後搖滾樂隊「甜梅號」創作主腦兼吉他手,他被形容是用生命彈奏的吉他英雄,音樂以動人旋律結合實驗性格,從他的樂句中拯救了無數 emo 的靈魂,一起自溺、並且找到救贖。

橙草

可能不少人和我一樣認識「橙草」是從「鄭文堂」導演所執導的電影「夏天的尾巴」收錄的歌曲中認識,電影裡同時也收錄另一後搖樂團「阿飛西雅」。橙草的音樂個人覺得比較偏向於 Indie Rock,但同時也運用了如後搖的效果器音效及音牆,歌曲中訴說著是年少時期的心事。

《2024後謠景像詩》:克拉克是橙草的主唱,樂團風格時常穿插篇幅較長的敘事性樂器演奏,聲響直入主題,迎向爆炸音牆,亦被聽眾歸類為 Post-Rock。他們更被焦安溥形容音樂如同溫柔的青春之歌,聽起來細緻且情感綿密。

由《後謠景像詩》促成,甜梅號主腦昆蟲白與橙草主唱克拉克首次同台合作,期許能喚起後搖世代樂迷的共同回憶。這次的「昆蟲白X克拉克」演出將呈現「甜梅號+橙草時期」的經典曲目,讓時光倒流至台灣後搖團大放爭鳴的美好時光。

 


 

晨曦光廊

也在大約十年前,初次聽到晨曦光廊這首《犧牲在血泊之中》就被那二胡聲給吸引住,那是讓人聽了會有雞皮疙瘩的感受,有種撕心裂肺,無盡苦楚想訴說,在這裡將這些情緒全部宣洩而出。而最為大家熟知喜愛的《風中的人》是一首14分鐘的曲子,描述著「泰北孤軍」過往的歷史傷痛。澎拜的開頭,轉而激烈的情緒,再到和緩,不斷地切換,貝斯也沈穩地在後支撐,後以台語文吟唱,直至「風中ㄟ人」全員大合唱,一氣呵成。

晨曦光廊也被喻為是全台最愛哭的樂團,汗水和淚水在舞台上一起揮灑,在樂器聲中是無盡的情感傾瀉。

 

 


 

2024後謠景像詩 平台朗讀

《後謠景像詩》打造「雙後謠舞台X身體創造X跨域講座X主題書店X平台朗讀」五大體驗,落實以類音樂節方式讓樂迷盡情享受音樂、影像與詩的碰撞,重拾身體無憂的狀態。

「平台朗讀」企劃在雲門劇場的大樹書房屋頂平台另闢秘境,以文字為核心,藉由領讀者一字一句的朗誦,伴隨著自然環境的風聲鳥鳴,引領觀眾進入詩和生活的世界。「平台朗讀」四大領讀者大有來頭,包括創作領域橫跨詩詞、歌詞、繪本,甚至擔任大學教授、音樂企劃兼偶爾執導MV的王小苗;曾任藝文媒體編輯,出版作品《一千七百種靠近 ─免付費文學罐頭輯Ⅰ─》、《晦澀的蘋果 VOL.1》、《蘇菲旋轉》的作家蕭詒徽;獲「林榮三文學獎」、「第七屆楊牧詩獎」等獎項肯定的超新星、第十七屆雲門流浪者計畫獲選人鄭琬融;以及首度將台語歌與後搖編曲結合的搖滾詩人,奪得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以及廣播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的流氓阿德。王小苗、蕭詒徽、鄭琬融與流氓阿德將各自分享自己喜愛的詩文創作,以朗讀形式與樂迷近距離交流,在綠意空間下細細品味詩詞與文字之美。

2024 cloud 124
王小苗
曾把自己的詩集燒掉的那個人。不只寫詩、做書,還寫歌詞、教書,甚至是音樂企劃兼偶爾執導 MV。多變的身份,如同她的文字總讓人無法猜測下一步往哪兒走,像黑洞無邊際,令人著迷。
⠀⠀
蕭詒徽
曾任藝文媒體編輯,看過他寫的或文字訪問都容易被他推坑、衝動購物。他的作品善於捕捉、記憶人與人之間的關聯,甚至連所在的時間與空間都能歷歷在目,但不只寫實,還有更多是被他溫柔凝視。
⠀⠀
鄭琬融
詩界超新星,在文學的社會裡,曾經歷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第七屆楊牧詩獎。讀她的詩,可以感受到自己正在墜入一整片的荒蕪,以及靜謐的愛。而生活的她近日則是《醒來,奶油般地》,期待在現實中的火侯一起讀詩。
⠀⠀
流氓阿德
首度將台語歌與後搖編曲結合的搖滾詩人、金曲歌王、金鐘獎主持人,又以「春生」筆名寫作,他的歌詞如詩,唱與唸各有風采故事。他凝望半百人生、世事無常,將之化作一字一句歲月的聲線,鏗鏘且溫柔。
⠀⠀
* 部分平台朗讀邀請作家、裝咖人主唱張嘉祥 擔綱引言人!

2024後謠景像詩 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

一場以後謠聲景延伸跨域的音樂節

後 Postmodern _後現代主義
謠 Music _音樂
景像 Vision _ 人景・地景・物景。匯聚的音樂風景
詩 Poetry _ 流動的詩意・感知

《2024 後謠景像詩 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將於3月16日至17日於淡水雲門劇場全場域舉辦 ,融合自然、真實元素,讓日照、夕陽、海岸、飛鳥、綠林, 成為後搖音樂最美的天然投影畫布,如同詩一般的感知, 存在於整個空間。音樂祭策展團隊為「自在合作行 TAO DAO」,在活動命名上,「後」即是指後現代主義,選擇「謠」而非「搖」,寓意含括了更為寬廣的音樂領域。

後搖(謠)滾是一種很純粹的演奏,基本上沒有歌詞敘事的框架,不刻意指引音樂要表達的情緒或意涵,它更屬於演奏者和聆聽者在空間.環境.氛圍與想像之間如雲的流動音牆,隨著時序光影和呼吸心跳幻化成抽象聲景,在 LIVE 演出中,它催化集體式的狂放宣洩,同時也是屬於個人最沈浸體驗的詩篇。
 ⠀
《2024 後謠景像詩 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 以「後搖滾」曲風大類,開啟音樂節企劃序列的第一章,標示了策展核心概念欲傳遞的氛圍,也象徵如同後現代主義的視界與思維難以被定義的精神,它涵括了音樂.藝術.影像與詩,看似多種領域元素,實為相互融合的一體,我們落實以類音樂節方式呈現,回應予我們從世界感知的美好。
 ⠀
這裡的景像,將以融合自然、真實元素為核心,屏除機械式的複製素材,將環境、音樂、影像和表演者融為一體,讓後搖與景像視界之間的關係延伸出更多可能性。
 ⠀
而「詩」,詩意,存在於整個場域,存在於表演內與外的輝映,存在於瞬間的觸動,存在於每一個人的遇見、經過與停留。賞詩、讀詩,在此也將成為立體的節目呈現。
 ⠀
雙後謠舞台 X 身體創造 X 跨域講座 X 主題書店 X 平台朗讀
~ 五大體驗,邀請你 鬆鬆的 來玩 來感受 ~


2024 後謠景像詩 Cloud Music & Art Festival

日期| 03 / 16(六)- 03 / 17(日)
地點|淡水雲門全場域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6號

預售單日|$1,300
預售雙日|$2,399
現 場 票|$1,500
愛 心 票|$ 650

主 辦 單位|自在合作行 TAO DAO
策 展 單位|自在合作行 TAO DAO
主視覺設計|見本生物

後謠景像詩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loudmusicandartfest
售票連結:https://reurl.cc/l73Z5Y

 

以上圖片與部分文字來自 《後謠景像詩

廣告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