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工藝之夢特展」是「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協同「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與「新光三越百貨」所共同主辦,在今年也邁入三十年。在這三十年中不間斷推廣臺灣工藝,並與百貨結合,讓工藝的美可以走入大眾生活。
「2024工藝之夢」特展已於11月28日(四)在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A9開展,並將接續移往台中中港店展出。展覽現場「臺灣工藝獎」中「創作獎」以「自然、循環、永續」為訴求,期望透過工藝創作思考當代及未來環境的挑戰,今年也首次將競賽分為「工藝美術組」與「工藝設計組」兩組,選出「創作獎」58 件及「協作獎」5 案獲獎。更也含括今年「臺灣綠工藝」發掘深存臺灣在地的原創工藝好物,期許喚醒大家發現生活中器用之美,提升生活美感。
現場另有一系列染織創作,是由今年「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染織藝師「陳景林」老師所創作,其中還有少見以巨幅呈現的纖維染藝創作壁掛。
在今回創作獎中「工藝設計組」有著不少兼具可量產、美感與實用的器具,像是在設計的同時也考量了日後販售時的包裝,減少包裝與空間使用的《環鄉燈》。提倡環保,將設計、工藝、產業三者結合,透過各領域的工藝職人共同創作的六款竹提包《竹藝六想》。《織色入器琉璃器皿》則從東方古典詩詞靈感中取得如玉質感般的色彩,同時也如現在大家所喜愛的「馬卡龍色」,亦象徵童話中「青鳥」的寓意,一件器物的靈魂精神是在於「陪伴」,它要讓使用者能感受到「幸福就在身邊」。誠十製物所的《寄木花磚紋樣 茶道具》以台灣花磚、老瓷磚圖樣為設計靈感,搭配源自日本箱根的傳統工藝 - 寄木細工技法製作,同時運用國產木材及進口木材,使色彩呈現多元,展現了原木的天然紋理之美。
「工藝美術組」中《沒關係,我還有小杯杯》作品透過頭頂上的雲朵來象徵情緒變化,呈現目常生活中多樣的心情,不同的雲朵形態與天氣反映出不同的情緒狀態。手中的小杯子象徵著負面情緒的收集與處理,強調情緒的選擇、保留與釋放,避免在內心無盡的蔓延。《刻畫回憶》以老舊家電為題材,反映科技發展與其乘載之文化,運用版畫技術構建多層次背景,透過縫繡突出細節,增添立體感與觸覺體驗;移印染技藝則豐富了作品的空間感,使層次更加分明;搭配老舊斑剝檜木窗框作為裱框之材,不僅呈現時代變遷,喚起對物的情感記憶,也是對時代的致敬
現場還有眾多透過傳統工藝與設計新創的器物,透過這些器物可以增添我們生活中美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如同柳宗悅所說生活器物是經過使用才能看見它的美。同場「新藝商號選物」也迎來10週年特別企劃《心藝研究室》,探索禮物背後的心意,擁有不少同樣來自台灣設計的品牌,送禮一次挑選。
環境友善與循環永續的設計
在現今的生活環境中,對於環境的友善和永續也是目前我們對於生活方式最為重要需要關切的議題之一,如何從傳統的手作工藝中,製作出對環境友善,也貼切生活所需的器物。如同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自然、循環、永續」是目前全球共同關切的議題,工藝創作者將創作理念轉譯再融合美學觀點,呼應當代思潮的寶島百工們,秉持著專一和初心與時俱進地活化傳統工藝,並有許多工藝師、協會團體及品牌公司等長期致力提升臺灣工藝專精技術及建構協作平台,推廣微型工藝融入生活環境,推動共榮永續概念,形成良善的產業循環和文化反饋。
耍廢工廠《永續設計主題特展 綠鏡》
「耍廢工廠」是由四個青年組成,他們原先各自專於化工工程師、工業設計師、紙藝師及攝影師等。回鄉後,因面對地方永續問題,期望自不同的角度切入、激盪,將廢棄物轉化為各種可再利用的解方。
◆ 粉絲專頁:耍廢工頭農地工廠見學
這回特展中將用嘗試透過綠色的「濾鏡」傳達看見永續的可能!透過展覽分享廢棄材料如何透過設計的過程重生,探索「設計」、「農業」與「環境」共存的更多可能性。
展覽亮點:
- 材料的重生:以農業廢料、再生材質創造出一件件融合自然與工藝的作品。
- 農業與工藝的連結:從稻草到木屑,每個細節都帶著土地的故事。
- 永續設計的未來:不只是理念,更是我們在每個作品中的堅持與實踐。
我們相信,永續是一種態度,更是我們對環境的承諾。
——
永續食農講座
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秋收冬藏循環不斷,氣候變遷等問題下,已然大幅改變傳統思維,透過生產者的角度對於農業永續的思維、改變和未來的目標和想像。
■ 講師:耍廢工場×六大食農品牌(天香羊肉爐、雷打石食品工坊、通利水產、幸福販賣所、乙木羊、港灣溜魚)
■ 活動長度:1.5小時/場
■ 費用:$ 360/人
場次時間 / 地點:
12/08(日) 13:00 @台北信義A9 9F
12/22(日) 13:30 @台中中港店 10F
◆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10301008281226421051
——
三大主題特展,傳遞工藝與生活的情感連結
陶藝創作 徐橘喵《最常的一天》
我們在這裡,自然的生活,每一天。
》instagram:@dearocat
這次特展中,吸引大家目光之一是徐橘喵的陶偶創作,這些小角色們帶給人可愛又溫暖的感受,透過自身對自然、周遭景物的觀察與感悟,創造出這些鬼靈精怪,當面對它們時似乎都正在和你訴說些故事。養了三隻貓咪,名字中有個「喵」,但未曾以貓咪創作過陶偶。在從事插畫的過程中,萌生想將平面作品以不同的媒材、立體化方式去呈現,期間也嘗試過紙黏土、布等等,最後選擇以陶土最能貼切她的創作,享受那從無到有的過程。
「關於最常的一天,可以用兩個角度說明:如果以橫向寬廣的視野來看,各種生命體在自然中生生不息,這是他們的日常;另一個,是時間軸長短的單位,我們相遇在這裡,看見彼此,以為這就是他們的模樣,但生物歷經長時間的演化,也未曾停止,看似恆常實為無常。這樣的體會,和陶土給我的感覺,極為相似。」
以天然木皮為創作的媒材
木箔®是由台灣第一位木中畫的藝術家「李審」所開啟,是一種以天然實木皮為創作的媒介,透過這些不同紋理、色澤的木皮創作出一幅幅可以用手觸摸的藝術創作品。曾獲選 2023 臺灣工藝獎新光三越特別獎的「呂珮如」原先是為了家族企業,年少時期在紐約學習商學並取得金融學位,後卻因受到木箔®藝家母親李審的影響,開始著迷於木材間各種獨有的紋理等特性,衍生出創作與工藝品。
呂珮如《代代豐華: 木映傳家 箔飾寶盒》
「木箔®」一詞源自詩人吳晟贈與的美麗稱號,象徵樹刨成皮如金壓成箔般珍貴,同時蘊藏歲月的痕跡。以來自世界各地的天然實木皮進行創作,將原木的質樸精髓融入當代視野與自然靈魂。
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總也是喜歡將卡片、小玩具等等放入餅乾鐵盒中收藏,經過一段時間又將它翻出從中發現小驚喜或回憶。也如同珮如所述在她印象中阿嬤有著一個專屬的傳家寶盒,它是一個鋁製的餅乾盒,裡面則放有爸爸和叔叔們的照片、或是與阿公的合照、來往的書信,以及珍愛的紀念物品等等,很可以感受阿嬤對這些小東西的珍愛。
直到佩如自己結婚並成為母親後,開始想著當自己的女兒長大了,能為她帶來什麼呢?因而開啟了她的傳家寶盒計劃。創作這一系列以木作結構打造的外盒,選用各種獨特的天然木片,以鑲嵌工藝將有吉祥與祝福寓意的花卉紋飾全部濃縮在這個木盒裡,藉著傳家寶盒凝聚與乘載的是家人間的愛與記憶。
每購買一件傢俱,就是支持了一群青年-《日常裡.木的低語》木想傢 手作家具
「木想傢」是由王嘉納老師所創立,「之所以命名:木想傢,是因為我們以木作為起點,親手創造出一件件手作傢俱,夢想有一個家可以擺放作品,而家要有人才能稱作是:家,所以加上了人字旁的:傢。」。曾在國際競賽中獲得金牌的王嘉納老師,因有感於居住在花東的孩子多是單親或隔代教養,於是選擇回到家鄉花蓮玉里,投身於木作的教育。
有別於工業機械化大量生產的家具,當你用手撫摸這些椅子、桌子家具時,那些邊角圓潤的感受,藤編的椅面,無不是經過這些青年們雙手編織、打磨而成,兼具獨到的設計美感與實用。
官方網站:臺灣木想傢人才培育協會
特別講座
工業時代的衝擊工藝如何絕地逢生 & 箔金漆藝麻葉窗花杯墊體驗
透過工業設計師與漆藝工藝師跨領域對談。帶大家更清楚工藝產業面臨的問題與如何透過設計做出改變!
▲ 手作課程
箔金漆藝麻葉窗花杯墊
手手的Jon會先教大家組裝經典麻花紋杯墊,完成後再由光山行的賴信佑老師教大家如何使用漆藝貼金箔(仿)妝點在窗花杯墊上。
▲ 活動時間 / 地點:
12/07(六) 16:00-17:40 台北信義A9 9F
12/28(六) 15:00-16:40 台中中港店 10F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11050915241687736230
2024工藝之夢特展 展覽資訊
首展|2024.11.28 — 2024.12.10
地點|新光三越臺北信義新天地A9 9樓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壽路9號
(12/10 僅開放至 18:00 止)
續展|2024.12.20 — 2025.1.1
地點|新光三越臺中中港店10樓
地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301號
相關活動資訊:https://culture.skm.com.tw